照护工作虽然很有意义,同时也交织着复杂情绪 —— 既有喜悦与成就感,也不乏沮丧与愤怒。管理好这些复杂情绪对维护照护者的身心健康至关重要,本文介绍照护者控制愤怒与沮丧情绪的方法。
照护者为何会感到愤怒与沮丧?
照料老年亲人是一项高要求的工作,会消耗照护者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且压力重重。持续被各类事务淹没的疲惫感,会让人即便面对微小失误也容易情绪失控。
外部诱因也会引发愤怒:例如医疗系统评估老年人耗时过长、临床试验标准过严,让照护者觉得未获足够支持;保险理赔流程冗长复杂,这类情况都可能加剧照护者的愤怒。
亲属支持的缺失可能让照护者陷入沮丧;社交孤立也会催生愤怒情绪。此外,若照护者从未预料自己会承担这份责任,或是与被照护老人的关系本就复杂,也可能触发愤怒。
在所有这些压力之上,当照护者没时间和精力自我关怀时,情绪会彻底爆发。健康状况不佳与睡眠不足会累积怨恨,甚至成为情绪失控的导火索。
照护者愤怒有哪些表现类型?
愤怒的表现形式多样:例如 “反应性愤怒” 是一种本能的快速爆发,照护者会将怒火发泄到身边人身上,事后往往会陷入愧疚、尴尬等更多负面情绪中。
及时处理愤怒是必要并且有益的,但压抑愤怒后突然爆发,会形成另一种 “爆发性愤怒”;与之相反,“被动攻击性愤怒” 会隐藏真实情绪,不过照护者会通过细微举动向他人传递真实感受。
还有些照护者会将愤怒转移到无辜者身上:他们不敢直接向引发愤怒的人表达不满(为维持关系),但这种 “迁怒” 不仅会让自己愧疚,还可能破坏与被迁怒者的关系。
照护者为何不愿谈论愤怒情绪?
愤怒有时能成为行动动力,但谈论照护过程中的愤怒往往伴随着羞耻感。照护者会因产生这种情绪而自我批判,进而选择沉默。愤怒甚至可能被误等同于虐待(实则并非如此),但若不解决,这种情绪总会反复出现。
照护者如何管理愤怒与沮丧情绪?
1. 处理愤怒情绪
深入挖掘愤怒的根源:疲惫、恐惧、孤独是常见诱因。可寻求擅长认知行为疗法(CBT)的治疗师帮助,找出愤怒的源头。
通过认知行为疗法,照护者能学会识别负面想法,并理解这些想法如何影响自身行为与感受。专业治疗师会协助照护者将消极思维模式重塑为更健康、更具建设性的模式。
也可尝试自助式认知行为疗法:记录引发愤怒的场景,通过追踪自身想法、感受与行为,可能会发现规律。例如,对照护对象失去耐心的照护者,可能会觉得自己 “失职”,此时需重塑这类想法。
2. 接纳愤怒,不加评判
接纳与承诺疗法(ACT)是管理愤怒的另一有效方式,核心是接纳无法改变的事,调整能够改变的部分。例如,因孤独而愤怒的照护者,可尝试每月与朋友社交一次。
不过,参加线下治疗可能会增加照护者本就繁重的任务量,因此也可选择远程治疗(省去往返诊所的时间);关于愤怒管理的认知行为疗法练习册、自我关怀类书籍,也能提供帮助。
3. 加入支持小组
其他有过愤怒情绪的照护者能给予共情倾听。照护者支持小组是安全的空间,可在此表达强烈的负面情绪、分享经历、获取应对技巧。融入志同道合的群体,能减少社交孤立及随之而来的愤怒。
在照护过程中感到愤怒与沮丧是正常的,建议照护者学会自我关怀,对自己的情绪爆发予以原谅。但如果照护者因沮丧频繁失控,则应寻求支持并借助临时照护服务。
4. 寻求临时照护服务缓解压力
临时照护能让家庭照护者从 24 小时不间断的繁重职责中暂时解脱:照护机构的专业临时照护人员会接手工作,提供优质照料,让家庭照护者有时间与朋友社交、就医检查或度假休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