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庭护理中,有许多家属承担着护理亲人的责任,比如照顾生病的父母等,当照顾者全力以赴时,因自觉未做到足够好或未能满足被照顾者需求而产生的持续性内疚情绪。这种内疚可能源于实际行为的落差,也可能是主观认知偏差导致的心理负担。本文探讨了照顾者内疚的定义、原因、迹象,以及缓解照顾者内疚的一些实用的策略。
什么是照顾者内疚
照顾者内疚是一种痛苦的感觉,即自觉做得不够、让某人失望或牺牲太多,它通常由情感和文化期望推动。近50%的照护者报告说,自我期望、家庭压力引发了内疚感。它会破坏身心健康,加剧焦虑、怨恨、倦怠和孤立。照顾者内疚的类型包括:
- 神经质内疚:感觉自己让亲人失望了;
- 存在主义的内疚:失去生活机会的遗憾;
照顾者内疚的迹象
照顾者内疚通常包括以下迹象:
- 经常过度思考,沉迷于错误或假设;
- 对照顾者或被照顾者不满;
- 外出或休息时感到焦虑或无助;
- 对普通护理的批评和苛刻评判;
为什么会发生照顾者内疚感
照护者的内疚感的原因是复杂的,它通常包括:
- 完美主义和期望:想要成为“完美”的照顾者设定了一个不可能的标准;
- 角色转变:从孩子或者配偶转变为照顾者可能会引发身份混淆;
- 外部压力:家庭意见或设施推荐会加剧内疚感;
- 内心冲突:个人自由的渴望与责任导致存在主义的内疚;
如何缓解照顾者内疚
照顾者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管理照顾者内疚感:
- 承认不完美的合理性:承认照顾者也是普通人,允许自己有精力、能力的不足。用今天我尽力了来代替我本该做得更好;
- 设定照顾边界:合理分配时间,明确照顾时间与自我时间,给照顾者留存一部分自我的时间。可以寻求亲友的帮助或者雇护工照顾;
- 心态转变:要明确区分责任与牺牲。要有积极的认知,认识到被照顾者的情绪和身体不完全由照顾者控制,我已提供足够的照顾;
- 自我关心和肯定:每天预留一定的时间做一些让自己放松的事情,如阅读、散步、唱歌。多进行自我肯定,比如我已经做的挺好了;
- 专业支持:若照顾者内疚感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影响到正常生活,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帮助;
总结
照顾者的内疚感是对深度关怀的自然反应,它会损害照顾者心理、身体和情绪健康,尤其是在不受控制的情况下。认识到内疚、重构内疚、设定切合实际的界限并依靠有助于实现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护理。照顾者可以通过承认、心态转变、共同责任、自我保健和专业支持来管理内疚感。
相关阅读: